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志愿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志愿者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356|回复: 0

【转载】让“中国梦”超越“抱怨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8 10: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中国梦”超越“抱怨文化”
作者: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
      
      30年前的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潘晓的来信《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在信中署名作者讲述了自己人生所遭遇的挫折,讲述了从充满理想到对于人生失望的过程。

  这封信当时引起了全国性的震动,也引发了关于人生的大讨论,当时的《中国青年》杂志社接到了六万多封来信,人们一起讨论有关年轻人的人生问题,这在当时被称为“六万颗心的回响”,搅动了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和中国社会的未来的高度关切和思考。

  我想,这场讨论正是走向未来的“中国梦”和当时存在的一种对于自身悲观失望的“抱怨文化”的一场赛跑,是在困惑中的焦虑不安和新的可能性之间的一场赛跑。30年后再回首这场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虽然中国的面前还有许多挑战和问题,但无可争议的是,正是对于未来的信心和中国人的共同努力,把我们带到了今天的新的平台之上。“中国梦”最终超越了当时的困扰和问题,“中国梦”是无可争议的赢家,中国的现实给了当时的问题一个最好的回答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发现,“80后”“90 后”的年轻人现在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他们的状况和要求也早就超越了当年的状况而有了新的平台,同时也面临很多新的困扰和挑战。这里
一方面是不断提高的幸福感的要求和现实可能的满足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对于公平和和谐的理想与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差距,都让许多年轻人似乎再度发出了“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的慨叹。于是我们在网络上或是现实中都看到了不少抱怨和不满,这当然自有其正当的理由,社会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回应和关切年轻人的困扰和问题,社会也需要变得更公平和更和谐。但确实也存在一些年轻人沉溺在消极的“抱怨文化”之中,缺少奋斗和努力的愿望和信心。他们容易将社会的问题变成自己不需要奋斗的最好的理由,将现实的困扰变成自己不需要努力的前提。出现了一种用抱怨“合法化”自己的疏懒,用社会问题“合法化”自己的消极的潮流。而这其实与积极 努力向上的“中国梦”形成了对照。我现在也看到了“中国梦”又在和“抱怨文化”赛跑。这确实是一个新的临界点,我的感觉是好像30年前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确实还需要用“中国梦”的光芒激励我们的年轻人用正面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中国和世界。

  我们应该看到,
要求社会为自己多做一些是合理的,但自己为社会尽到本分也是合理的。要求社会变得更公平和更和谐更是合理的,但有你的努力付出来创造合理的一切也是合理的。批评社会的弊病和问题是合理的,但用自己的努力使得社会的问题和弊病减少也是合理的。社会像需要眼睛一样需要批评者和反思者,但社会同样像需要心脏一样需要努力的行动者。抱怨也有一定的价值,但为梦想而积极努力更有价值。今天中国已经在一个和30年前不能比的大平台上,中国的机会还很多,在中国努力的希望比起潘晓的时代要大得多。因此,我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够超越“抱怨文化”,“中国梦”还会赢下去。因为今天的我们有远比30年前更 强的实力、更大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视野。

  历史曾经证明,历史还将证明。(来源:北京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志愿者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协会 ( 京ICP备1405663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086号

GMT+8, 2024-6-19 03:20 , Processed in 1.1505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