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超龄”后第11次机采,也是今年的第5次机采。
也怪,今年机采次次体检次次合格,且今天板值212.是近来的高点,且HCT红细胞压积保持在38上下,这样,今天只做了4个循环就完成了,出血和回输也都比较爽快。
前阶段我的板值一直在150到180之间。最近老公的下酒菜喜欢上了花生米,看他吃得那么香,我也馋上了。再说,最近体检血脂正常了,我也就放松了饮食控制。还有就是听了网友大头针朋友的建议,捐板前一周不吃黄瓜和芹菜,多嚼花生米。想想应该是这些原因使我的板值上去了。
捐板回家上网,很开心地告诉了QQ群里的朋友:“今天是我今年第五次机采,四个循环,很顺利。”
马上就有网友问:“4月份就第五次了?上海现在机采间隔多少?”
我可不是频采者,我答复“上海机采间隔还是28天,我是元旦第一次。”
朋友马上“恭维”我:“原来如此,看来您是一天都没有耽误呀”
我赶紧解释:有时,为了约朋友一起献,还是调整了日期的。其实元旦那次的机采,我本来是预约了12月下旬的,只是为了和朋友一起去,才推迟到了元旦。
朋友又说:“我现在不追求4周就过去了”
他这话让我有点敏感,这是不是说我太“追求”什么了?且不管朋友怎么想,我还是说明一下:“退休了,没太多牵扯,也比上班时更注重保养,所以到点了就想着去了。也可以说是“追求”,但不会是“刻意追求”。
今天机采时碰到一位4岁白血病儿童的父亲,由他妻子陪伴着来“互助机采”,他说他儿子化疗,板值急剧下降,而临床供应血小板太紧张了,就是有,也多是手工板,而手工板效果明显不好。为了儿子能优先用上机采板,他顾不上工作和陪床的辛苦,也顾不上儿子得病以来自己没能睡上过安稳觉,就来捐板了。
今天这位父亲是我们3个捐板者中最先到献血点的,成都路献血点只有2台机器,另一位青年献血者没有预约就来了,那位青年朋友是月月机采的固定献血者,我们三个必须有一个等待。我说我最后来,应该我等待,我带着书报呢,可以看书报等的。可这位白血病患儿父亲听说我们是志愿者,就很乐意地听从采血护士安排,让我俩先上机,一点没有怨言。当然采血护士也不是因为他是“互助献血者”就欺负他,让他等候,只是因为他是首次机采,血检时间长一点,就让我们先上机了。
我和这位白血病患儿父亲机采时闲聊了很久,他说他算是体会到了机采板对病人就是意味着生命。他还很认真地对我说,成分献血的宣传实在太少了,他以前就压根没听到过成分献血。我说,报纸上就是天天登成分献血宣传,你以前可能一看“献血”标题,就翻过去了,有多少人能认真看那标题下的内容呢?
他想了想,不置可否。
当他听采血护士说我是“超龄成分献血志愿者”,赶紧对我说,你以后就别献了,好好地做成分献血宣传吧。
这位父亲听了我们的介绍,还说,以后献血前他要多吃花生,不吃黄瓜芹菜之类的,希望下次能献双份,双份不仅仅是给白血病患儿多一份希望,也因为是单人双份,患儿用双份时也少一份风险。
患儿父母的舔犊之情显而易见。
我离开采血点时,这位父亲还没有下机,我们告别时我说:祝你们的孩子早日恢复健康。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努力,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很快恢复健康的。等你儿子恢复健康后,你可别忘了还有更多的白血病孩子需要血小板啊,他们夫妻俩说:“一定的,一定的”。
我想,这些“互助献血者”或者称“还血者”,因为他们的独特感受,应该也是我们很好的招募对象,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我相信他儿子恢复健康后他很可能还是一位机采献血者。